沖繩石垣島是日本最南端的島嶼之一,以藍色海洋與白色珊瑚礁最令人印象深刻。除了美麗的海岸線外,石垣島與周邊的島嶼蘊藏著豐富的海洋寶藏。2016年7月10日至14日,環保工作小組與18位對環境保育有抱負的年青人進行了五日四夜「沖繩石垣島海洋生態考察之旅」,以石垣島為中心,走訪了竹富島、黑島以及西表島,並與當地的海洋保育組織一起探索綠海龜及海洋保育所面對的各項挑戰。
綠海龜保育研究
行程重點之一,我們一行二十人到訪位於黑島專門研究海龜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研究所。研究所定期進行海龜飼養和放生活動,藉此教育當地居民保護海洋的重要性及提高保育意識。所長向我們介紹了不同種類的海龜特性,也介紹了黑島的海洋生態系統和其他實體動植物,例如幼鯊、椰子蟹、海參和海葡萄等。參加者在所長的帶領下,體驗了餵飼幼鯊,抱抱小海龜,測量海龜的長度與體重。綠海龜是瀕臨絕種動物之一,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及沙灘開發,破壞了牠們的棲息地,而光污染也影響到牠們離開沙灘並上岸產卵,嚴重影響牠們原有的生活習慣。
所長向我們表示,在保育動物前,必須要對該動物有一定的瞭解。研究所會向當地漁民購買捕獲得來的海龜進行研究,由此引發起參加者對保育自然環境與經濟利益的迷思。研究所向漁民購買海龜,豈不是助長了漁民捕捉海龜?在夜行往海灘等待海龜產卵期間,所長和參加者在海灘上作了很深入的討論,明白到原來海龜數量太多,不但會破壞海洋中的食物鏈,亦會影響到漁民的生計,生態平衡反而受損。因此研究所向漁民購買海龜作研究用途原來也是一種維持生態平衡的方法。
另外,所長也向我們進行了一個海龜向光性實驗,証明牠們是會向光源爬行。因人類的光污染問題導致海龜被光源誤導,錯誤地走上公路而被撞斃。大家不禁會反思「我從沒想過光污染問題會影響到海龜的生態,一直以為海洋垃圾及基建才是元兇!」顯然,人類不以為然的決定及行動,無聲無色地都在為其他物種帶來種種的影響。
珊瑚白化
珊瑚白化不是新鮮的環保議題,是海洋給人類的警號。人類的任意浪費,加上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溫急升,世界各地的天氣亦有明顯的變化,海洋也身受其害。在溫室效應的影響下,海水的溫度不斷上升,海洋受污染令沉積物增多,導致海水變得污濁,珊瑚容易受細菌感染而白化。是次旅程我們到訪了當地的「世界自然基金會」參觀,職員帶給我們嶄新的體會與提醒。一直以來,人類只著眼在珊瑚白化對海洋及海洋生物的負面影響,大家反問:「會有正面影響的嗎?」的確沒有。但職員說原來水溫上升也有其好處。因為海水的溫度會影響海龜的性別。水溫較高的,較容易繁殖雌性海龜。相反,水溫低較容易繁殖雄性海龜。所以研究人員稱近年來因水溫上升,雌性海龜的數目亦有增加,故海龜的數目也有上升的趨勢。珊瑚白化固然是一個嚴重的警號,影響海洋生態系統之餘,亦令海洋生物喪失棲身之所,人類的確不容忽視。但微妙的是,大自然在默默承受人類傷害的同時,海龜的例子是否正代表牠們在為自己尋找新出路呢?
仔細的分類回收
當每晚參觀完畢返回宿舍,同學們的例行公事必定是吃杯麵!一個晚上,宿舍職員看到他們吃飽後,主動告訴我們其實一個吃過的杯麵是可以回收的。同學們頓時呆了,心想「杯麵都可以回收的嗎?」首先,一雙木筷子是放在可燃的回收箱;然後杯面最外層的塑膠包裝亦可回收;杯麵最上層的鋁紙則放在鋁罐回收箱;而最後的發泡膠杯則是不可燃。此行我們驚嘆日本無論在住宿的地方、街道上、船上或是碼頭裡,隨處都可看見井然有序的回收箱,而且回收的種類很仔細,包括可燃、不可燃、鋁罐、塑膠包裝、廢紙、玻璃樽等等。相比香港,當地人的環保意識亦較香港人高,即使只是一個膠樽,他們都會把包裝紙、膠樽蓋及膠樽分開回收,盡量提高廢物的回收度,真正達至環保回收的效果。
是次考察之旅同學們最大的得著與反思,就是了解到日本人很珍惜本地文化,因而由保護環境開始守護國土內的自然文明,絶對值得身為城市人的我們好好效法與學習。但在旅程中,卻漸漸看到城市化為大自然所帶來的禍害,而海洋生態亦隨之受到影響。到底在經濟迅速發展下,人類和大自然如何才能達致和諧的平衡?這是個大家都要關注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