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全會環保工作小組
境外體驗

新加坡一直被視為香港的競爭對手,在文化、經濟、教育及房屋上都有不少值得香港參考的地方。2012年農曆新年期間,18位青少年來到新加坡來了一次環保設施的全接觸以下是參加者的反思:

水循環
在Marina Barrage了解新加坡水系統以及認識再生水(New Water),都能讓我們更了解新加坡如何善用水資源,甚至將污水嚴格處理後變成可飲用水。這令我想起在另一邊的香港,可能因有穩定的東江水供應,政府沒有太著意推廣善用水資源,只是向市民宣傳要珍惜食水。
「再生水」計劃讓水循環能延續下去,而且最後的水產品也很清潔,我們親身飲用過也不覺得有任何問題。原來再生水已混入平常國民使用水的一部分,這種政策實行效率亦是香港可以效法的地方。

環境與建設
零碳建築BCA Academy
新加坡更是一個綠色的城市,她充份利用了太陽的光線,這地球原本就擁有的珍貴資源,選擇不用電燈,而是直接折射陽光照明室內。還有Green Wall,利用植物將大廈外牆鋪滿,適用於商場、學校、高樓大廈,不但可以裝飾牆身,也可以降低室內的溫度,綠化整個城市,改善空氣質素。

環保商場CitySquare Mall
新加坡在環保上的理念著重「官、商、民」三方配合,在政府的推動下,不少商家都逐漸加入環保行列,如使用對環境造成較少傷害的建築物料,雖然他們都明白支持環保是很難賺回成本,但仍樂意支持。我們明白到,我們是需要 ”pay for the environment”,為環保付出實實在在的代價。

焚化爐
獅城的垃圾發電廠,就是靠燒掉垃圾來發電。雖然其發電量只佔全國的2-3%,但卻能有效把廢物處理。
最深刻的是參觀焚化爐的內部設施,看到龐大的垃圾等待燃燒,很佩服這裡的工作人員,守護著地球的環境。

熱情招待
YMCA的社會企業SideWalk Gallery Café
這間咖啡室是由當地學生自己經營的,他們充滿熱情,對事情認真。他們願意和新朋友交談,主動友善,相對地香港學生就較被動。

做環保,政府的努力和人們的努力絕對是缺一不可,相輔相承下,環保工作方可成功。香港多年來環保工作停滯不前,相反台灣的環保工作越趨成熟,今天小弟借一個台北減廢的旅程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2015年的農曆新年,我們來到台北,當然一定要去夜市。饒河街觀光夜市相信是台北最著名的夜市之一,人流十分多,舖與舖之間基本上都是食客;但每當你打算棄置你手上的垃圾時,不論是大街窄巷,你都是找不到垃圾桶。台北市政府為了建立市民源頭減廢的意識,所以夜市內只有街頭街尾才會有垃圾桶。我們會想,夜市內一定十分骯髒;那錯了,夜市內的遊客都十分規矩,沒有見到隨地都是垃圾。台北市竟然在一個遊客區內棄用垃圾桶,那份對環保工作的決心令人敬佩。

相信不少人對焚化廠的印象都是以負面為主,認為環境惡劣、臭味更是充斥整個焚化廠範圍。老實說,在我參觀北投焚化廠前,我亦是已作「最壞的打算」。但當到達焚化廠後,這些想法通通不再存在。焚化廠看似是一座普通的政府大樓,不細心留意,絕對是難以發現。在參觀期間,能親眼看到整個焚化過程和工作人員操作焚化爐系統的情況,實屬難得。更令我讚嘆的是,政府為安撫居民對焚化爐的不安和反對,作出不少相應的措施,例如是在附近興建大量休憩設施作回饋,供居民使用。香港坊間有不少反對興建焚化爐的聲音,相信台北政府的做法絕對能供香港政府借鑑。

在整個旅程中,最深刻就是在第三天參觀新北市三峽區的碳中和樂園。碳中和樂前身是堆填區,十五年後的今天,樂園已轉變成一個植物琳瑯滿目、生機盎然的公園。導遊沿途向我們講述如何使用微型氣渦輪機沼氣發電設施、回收雨水再利用設施,更開放園區中由環保建材及運用再生能源而成的綠能屋,樂園充分展現綠色思維,不僅可供人們遊樂之用,還可美化環境,同時亦能教育大眾環保的概念,實在是一舉兩得。眾所周知,香港的三個堆填區即將爆滿,政府絕對可參考三峽碳中和樂園的做法,把堆填區活化成遊樂設施,在港推行減廢理念。

台北除了夜市有規劃外,單車徑亦同樣有完善的規劃,每年香港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到台灣參加單車環島遊。我們來到淡水當然也感受一下低碳單車遊,真是別有一番風味!踏單車到淡水老街,途經紅樹林自然保育區,每一口空氣都有大自然的味道;旁邊的淡水河孕育著不同的生態,鳥兒在空中飛翔,小蟹在潮浪中覓食,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夕陽低垂,在海岸上反射出金色的光線,不禁令人驚嘆大自然的偉大。

在台北的最後一天,我們合共二十人與台灣青年交流環保資訊,討論香港及台灣的環保問題。台灣青年口中都會掛著「習慣」一詞,他們會從小培養環保習慣,例如外出用餐時自備餐具,將廚餘分類等。每次聽到「習慣」這一詞,我都會由衷地希望,香港人有一天可以也能「習慣」地做環保工作。其實,香港有不少人都清楚明白環保的重要性,但因為懶惰、怕麻煩,所以我們都較少分類垃圾,較多一用即棄廢物。還記得,台灣青年朋友的一句「每人都有能力為地球出力,不要低估一個小事情對地球的影響」。這句話不禁令我反問自己,若小事情就能幫助推動環保,何樂而不為?正所謂「萬事起頭難」,要我們一下子學會把環保活動變成一種習慣,幾乎是不太可能。但我們可從一至兩件環保小事開始做起,當習慣成自然,環保就會成為香港人生活習慣中密不可分的事。「習慣」是其中一個令當地環保工作成功的要素,因為環保就是生活。

馬來西亞熱帶雨林探索之旅目的是透過一連串訓練及親身體驗,探索馬來西亞熱帶雨林的奧祕,提昇參加者對生態保育的了解及關注,體驗後的青年義工負起推廣生態保育的使命,走到最前線保護我們的地球。

2013年8月12至17日,一行18位年青人來到馬來西亞,其中一個最重點的環節當然是熱帶雨林生活體驗。他們住在森林的木屋裡,第一次與不同的動物生活,一開門就見到一隻豬行過,感覺很親密,真的與大自然融合。幾日來追蹤不同大小的生物,連晚上也會坐車到森林尋找動物,昆蟲也特別多呢,包括閃閃的螢火蟲,齊來一次不一樣的大自然接觸!

最難忘當然是最長的吊橋,有機會走入森林行全世界最長的吊橋,欣賞大自然及宏偉的森林景色,吊橋的確很高很高!

參加者參觀雙子塔都有特別任務,大家需要訪問馬來西亞人的環保情況,發現馬來西亞人對環保的意識甚高,相對著重生活小節,自攜水樽及環保袋,令香港參加者都有很多反思。

參加者感到此旅程很充實而富意義,一方面認識團隊中的新朋友,另一方面,活動過程中,馬來西亞的義工一直陪伴著香港青年一同經歷,並互相交流兩地的環保政策,認識新朋友之外。有半數探索之旅的參加者都是第一次參與境外交流團,可讓他們大開眼界,認識當地的不同文化及環保設施。再者,加深對環境保育的認識,學會多一點保護環境,他們明白要由日常生活做起,所以他們在旅程裡沒有使用任何即棄餐具,也自己帶走自己帶來的廢物。明白到雖然只是少少的力量,但希望由這刻開始可以改變身邊的人,愛惜地球多一點。部份參加者更成為青年會的環保大使,在眾多青年會的環保事工上有份。

近年「韓」風襲港,不難發現市面上開設了林林總總的韓式烤肉店;不論老少的女士們,那時每天的話題也總離不開「你看了最新的一集沒有?我哭到雙眼都紅腫了!」的韓國偶像劇;韓國,除了飲食文化、娛樂熱潮值得推崇外,其環保政策及保護環境的公民意識亦值得港人學習。因此,在2015年的聖誕檔期,本會環保工作小組便與18位年青人一起親臨韓國首爾,展開一個難忘的綠色探索之旅。

廢物分類

在首爾街頭,當你想把手中的垃圾扔掉時,心中不禁會有一個疑問:「究竟垃圾箱在哪裡?」是的,在韓國掉垃圾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韓國政府早年已全面收起全國的垃圾箱,在大大小小的街道上只放置回收箱,為的是希望培養國民養成將垃圾分類再回收的習慣,可見韓國政府致力將全國的垃圾量減低,真正希望達至源頭減廢,以減輕當地堆填區的壓力。然而,別以為街上沒有垃圾箱,街道及各個回收箱內定必滿佈惡臭的垃圾。我們在首爾街道上,五天裡也未曾發現隨地垃圾的情況,惡臭就更加沒有。究竟韓國國民是如何處理一些不能回收再造的廢物呢?

18位學生在熱門旅遊景點東大門、仁寺洞以及明洞三個地區分組進行了實地考察,分別訪問了咖啡店的店員、流動小食車的老闆、兼職外國留學生等等,希望向他們了解不同工種的環保回收實況。從訪問中得知,咖啡店裡設有分類回收箱,店員需將一杯咖啡,分開成紙杯、膠杯蓋、飲管、紙皮等去分類回收,以響應政府推行的環保政策;另一方面,小食車的老闆坦言難以在街頭裡進行分類回收,畢竟因人手及環境的局限,他們只能將所有垃圾都放在政府規定的收費垃圾袋內。細問之下,韓國政府早年前已實施垃圾徵費政策,一般家居、商店、食肆等都需要購買指定的垃圾袋去處理個人產生的垃圾,本著用者自付的原則,鼓勵國民多作回收,盡量減少製造垃圾以保護環境。而一名在燒肉店任兼職的留學生稱,他們會把客人吃剩的食物以廚餘方式回收。訪問後,我們的學生都不禁會反問:「其實只要香港人多做一步,在掉垃圾前將其分拆開,掉進不同的回收箱;多花一兩步功夫,就已經能減少大量可回收的物品送去堆填區,不是嗎?」

在環保政策方面,香港的確可效法韓國政府,加強在源頭減廢的措施,鼓勵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多作回收。其中一樣措施,我們可以學習的,就是在快餐店裡設置分類回收箱,正如上文提到的咖啡店一樣。「相信不論是韓國或是香港的快餐店,同樣每天都會製造大量垃圾,若然能先從快餐店做起,帶起回收的習慣,培養市民將垃圾分類回收的觸覺,不知又能否可行呢?」我們其中一位同學說。

「綠色」社企

此行我們除了深入了解到韓國首爾的食肆、商店的分類回收做得十分全面之外,其中一站我們到訪了一間名為「Beautiful Store」的綠色社企。提到環保社企,我想一般香港市民大多都會想到有舊衣回收,但規模及營運也一定不算出眾。但在韓國,環保社企的表表者可算是這間Beautiful Store。他們是一間二手雜貨店,在全國共有一百九十多間分店,規模大之餘,而且可以不依靠政府的津助,在自負盈虧的經營下,獲得利潤。店員在介紹的過程中也分享其成功之道,「市民一般也難以接受一些質素參差的二手貨品,所以我們也需要購入一些全新的貨品以吸引客源。」然而同學發現,除了全新貨品外,店內二手物品的質素相比香港二手店為高,市民捐贈的二手衣服也像全新一樣,名副其實的價廉物美。

堆填區及焚化爐

在整個旅程當中,帶給我們最震撼性的是到訪了首爾的堆填區(Sudokwon Landfill)以及在附近的焚化爐。近年香港也有環保人士提出活化堆填區的建議,但因垃圾在分解的過程中,會釋放出沼氣及其他有毒氣體,因而限制了土地的用途。韓國的經驗,透過這次研習確實擴闊了我們的思維及眼界。

Sudokwon Landfill共有四區,而第一區經已飽和,韓國堆填區的管理公司將其活化成一個名叫Dream Park的主題公園,供國民在公園內舉辦一些花卉展覽、進行文化學術交流活動、球類活動等等。我們都好奇一問,那釋放出來的沼氣如何處理?原來他們在堆填前已有想過這個問題,利用先進科技將地底的沼氣抽出,然後將沼氣及其他氣體轉化為有用的能源,如利用沼氣作為燃料推動汽車,真正活化堆填區之餘,亦做到對環境零傷害。

同學在參觀時發現原來首爾的焚化爐與國民居住的地方其實相隔不遠,這令我們想起早前香港為了在屯門興建焚化爐一事而備為爭議,相信沒有人希望在自己居住的附近興建焚化爐;但在這裡,政府關注焚化爐會影響國民的健康,故投放資源去研究先進技術,希望將有害氣體阻隔,將影響減至最低。同時,為了令國民安心居住,政府亦推行很多優惠該區國民的福利。以上種種,都值得香港借鏡,既將環保工作放在首要的同時,亦要平衡人與環境的關係。

在現今發達的社會裡,推行環保工作確實會面對不同程度的困難,但我們深信正如韓國一樣,先由政府擔任帶領者的角色,由政策逐步改變,循序漸進,慢慢將環保概念融入人們的生活當中,建立真正的綠色生活,這才是我們對整個世界最好的回饋。